菠菜注册平台|最新免费菠菜论坛|菠菜论坛交流|青河证券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海外股市日趋分化 港股或是投资洼地

张枕河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1年,欧美主要股指多数表现上佳,新兴市场股指则呈现分化走势。展望2022年,海外股市将何去何从?哪些市场存在机会,哪些市场又蕴藏风险?业内知名机构对此又如何展望?

  欧美股市隐忧渐现

  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欧美主要股指表现上佳,多个股指全年涨幅超过20%。然而从2021年12月开始,投资者对于欧美股市的担忧情绪却开始升温。

  衡量股票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指标道富投资者信心指数就反映出了这一点。近日,道富环球市场公布了2021年12月份道富投资者信心指数。该指数由前一月经修订后的111.5点大幅下降25.9点至85.6点。其中,欧洲地区投资者信心指数降27.8点至67.6点,北美地区降14.0点至96.4点。道富环球市场资深宏观策略师Marvin Loh解读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和美联储的鹰派立场引发了欧美主要股指出现了大幅波动。欧洲地区因许多欧盟国家再次实施旅行和流动性限制,导致该地区投资者信心最为疲弱。

  投资者信心的变化并不令人意外。在2021年,欧美主要股指走强主要受到两大因素推动。其一是欧美主要央行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因而拥有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其二是欧美经济均较2020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复苏,因而市场信心得到修复。然而,当前这两大利好因素均面临一定变数。美国、英国等不少主要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其它在观望的央行也开始了类似计划。美银调查显示,投资者眼中2022年投资的首要风险就是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央行的政策失误。高盛集团也将美联储2022年首次加息的预期时间由5月提前至3月。流动性一旦收紧,海外股市无疑面临较大的压力。其次,在2021年年底,新冠疫情的加剧,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蔓延,加之高企的通胀率,给各国经济复苏均带来了压力。市场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快速传播以及世界部分地区实施进一步封锁和旅行限制的担忧情绪上升。更悲观的观点认为,新一波疫情可能会延长,并导致部分供应链中断。

  上述因素均给股市带来不确定性,投资者的担忧因而也随之上升。

  分化格局将延续

  此外,对于2022年全球股市而言,分化可能依旧将是关键词之一。

  在2021年,全球新兴股市股指表现分化。例如,印度SENSEX30指数、俄罗斯RTS指数涨幅明显,部分亚太区主要股指则小幅上涨,而巴西IBOVESPA指数则明显下跌。在2022年,由于各个经济体的基本面不尽相同,新兴市场股指或继续呈现出较为分化的表现。市场观点警告称,对于一些货币政策前景不确定性较大的新兴经济体,投资者需要保持谨慎。

  此外,备受关注的科技股也可能出现分化走势。以美股科技板块为例,在2021年,纳斯达克指数罕见跑输标普500指数。在2021年之前的十年中,纳斯达克指数年度涨幅跑输标普500指数的情况仅发生过两回,分别是在2016年和2011年。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种情况再度发生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一,2020年全年以及2021年年初,纳指表现强劲,但随着投资者逐渐看淡疫情影响,开始减少对远程工作技术、家庭健身系统、食品配送应用程序和基于科技的娱乐等需求,这些疫情期间的明星科技股逐渐被投资者减持。而其中许多标的是纳指成分股,而非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因而影响了纳指的相对表现。其二,美国通胀持续处在高位,这促使美联储采取更积极的紧缩立场,市场预期将在2022年加息两到三次。而这也对高市盈率的科技股将造成打击,于是投资者开始转投那些在利率上升环境下往往表现更好的行业。这对于标普500指数的整体表现较为有利。因此在2022年,投资者需要规避部分此前涨幅过高,但缺乏业绩支撑的科技股。

  谁是当前“洼地”

  相对于涨幅过高的欧美股市,不少机构和专家认为2021年表现相对欠佳的港股是当前的投资洼地。

  交银国际发布最新研报称,港股市场已跌入价值洼地,开始具备深度配置价值。中金公司也在报告中指出,港股正处在布局区,可以静待催化剂。瑞银全球研究部表示,该机构将2022年底香港恒生指数的目标位设定在27000点。

  行业板块方面,瑞银看好部分香港本地银行股和零售股。由于部分发达经济体主要央行可能继续削减资产购买,同时通胀率正在触顶,这种局面可能会提振这些经济体的实际利率。香港本地银行股的相对表现往往与实际利率呈正向关联,目前香港银行股的动态市净率为1.1倍,股息收益率约为5%。此外,香港本地零售股可能会受益于部分政策利好因素。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洪灏表示,港股2022年跑赢全球指数机会大,看好互联网、消费及能源三大板块。中金表示,对未来港股12个月表现持积极态度。中金强调,港股核心标的估值已经进入合理区间。举例而言,2021年以来,经过大幅的下跌,港股医药板块的估值已经进入了合理区间,配置性价比在逐步提升。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